* 收聽點選128K,感受更美好音質 *
各位希望之聲的聽衆朋友們,歡迎再次來到<中國古典樂曲欣賞>,我是水晶。
若說詩是文字的音樂,那麼音樂,便是以音符構成的詩篇;在一曲曲屬於我們民族的音樂詩篇中,刻劃 了歷史、刻劃 了時間、也刻劃無數雋永感人的生命情懷。今天節目,水晶將與您一起來探訪李商隱筆下這個美麗的中國古樂器--瑟。
相傳黃帝曾聆聽天女彈奏五十弦的瑟,那絃音悽楚哀愁,讓黃帝也不勝惆悵。黃帝將瑟分成兩半,成爲二十五絃的型制,傳到中華大地。古籍中如此地記載了瑟的源起--天地間陽氣充盈,氣候難以安頓,於是便有了樂器瑟;瑟的委婉如訴,能讓大地恢復平衡、找回和諧。
兩千多年前的周朝,會以古琴、瑟、及鼓協奏,用以祈求天降甘霖。如果說古琴是因應陽氣而生,瑟便是順應着陰柔氣質而來;我們現在常常形容的「景物蕭瑟」、或是「秋風瑟瑟」,便與這樣深遠的背景緣由有關--真是非常動人!
請先欣賞這柳樹下的別離之歌,以瑟和古琴共同演奏的--《陽關三疊》。
「錦瑟無端五十弦,一弦一柱思華年」。
瑟看起來與古箏很相像,琴身常會鑲嵌玉石、金鈿、貝殼,外型精緻瑰麗;所以我們常稱之爲「錦瑟」。唐代詩人李商隱便是在這個樂器上,寄託了自己似真似幻的愁思--
那華美的瑟啊,爲什麼竟有五十條弦呢?無端地撥弄起來,勾起我過往的回憶。莊子認爲人生就如蝴蝶的一夢,而蜀國的國君望帝,在死後化爲了杜鵑鳥,總是聲聲啼喚著:「不如歸去,不如歸去」……
哪一種癡迷可以永遠不醒?誰能讓那美好的華年重返?望帝,又能不能歸向自己最想唸的家園?
剛纔這曲《陽關三疊》,由瑟及古琴相互和鳴,這種「琴瑟和鳴」的音樂樣式,在周代是非常典型的;古琴的中正平和,搭配瑟的婉約,是不是具有一種陰陽和諧之美呢?朝雨中的柳樹、柳樹旁的依依話別,《陽關三疊》在此,也別有一種空靈的神韻。
我們繼續體會琴瑟和鳴,(傳)由魏晉時的琴家稽康創作的一首神妙樂曲--《玄默》。
【玄默】 (片段) 譜據/神奇祕譜
追憶從前,李商隱以縹緲的詩境和參差交疊的時空變幻,書寫了瑟的心事與心情。然而爲甚麼,穿越千年歲月、來到你我眼前的瑟,總有這麼一股拂之不去的清愁?
您知道嗎?瑟,懷藏着一段深情與憂傷的故事:
上古時的堯帝,他不僅將天子之位傳給了舜,還將兩位美麗的女兒:娥皇與女英,許配給他。
舜在位三十九年,深受百姓愛戴;卻在一次巡守南方國境時,病逝於蒼梧。娥皇與女英苦尋夫君,直至湘水之濱。她們哭泣的淚水,染溼了青青的竹葉;她們繾綣的魂魄,化爲了湘江水神,日日夜夜彈奏著悽清的瑟曲。
旅人行經岸邊,不忍聽聞這如怨如慕的樂音;就連無情的金石,也都會被這琴聲觸動,而當樂曲終了,那彈奏瑟曲的倩影在哪兒?卻是怎麼也尋不著了……
「(苦調悽金石,清音入杳冥)。蒼梧來怨慕,白芷動芳馨。流水傳瀟浦,悲風過洞庭。曲終人不見,江上數峯青」。(注: 錢起/湘靈鼓瑟)
最後請您欣賞--《久等的希望》。
【久等的希望】 作曲/演奏/陳國華
癡心相守的娥皇女英,是否依然在湘水邊彈奏瑟曲,並等待着聖王再臨?
「此情可待成追憶,只是當時已惘然」。愛情讓人歡喜,讓人甜;而思念卻也教人苦,教人傷--瑟,攜帶着它獨特的密碼,溫柔而幽遠;在這曲《久等的希望》中,祈願娥皇與女英能圓滿了這久等的希望,美麗的瑟能夠夢想成真,宿願得償!
我是水晶,<中國古典樂曲欣賞>,下次再與您空中相見!
*水晶後記:
錦瑟無端五十弦,一弦一柱思華年。莊生曉夢迷蝴蝶,望帝春心託杜鵑。
滄海月明珠有淚,藍田日暖玉生煙。此情可待成追憶,只是當時已惘然。
《陽關三疊》其餘版本的演奏及介紹
http://www.soundofhope.org/b5/2011/03/03/n54841.html
(撰稿: 水晶)